在介绍两者区别之前,首先不妨了解一下维A酸药物的背景。
维A酸是维生素A氧化后的产物,也是维生素A发挥作用的最终途径,它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让皮脂分泌大量减少,调节细胞新陈代谢以及角质层细胞的剥脱速度。
在去除粉刺,抑制粉刺形成的同时,还能够抑制局部炎症、减少痘印和痘疤产生,因此一直被认为是治疗痤疮的一线药物和皮肤科里的扛把子药物。
一、异维A酸和维A酸有哪些区别?
早在20世纪20年代,医学家们就发现维生素A缺乏会导致皮肤角化过度。考虑到在治疗皮肤疾病时,维生素A的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相接近,容易造成危险。因此科学家们通过努力,合成了多种高效低毒的维生素A的衍生物,统称为维A酸。
第一代的维A酸类药物里,包括维A酸(又称为全反式维A酸),也包括异维A酸、维胺酯等。虽说异维A酸和维A酸都属于维A酸类药物,是治疗痤疮时的一把好手,但是根据药理和剂型的不同,在使用上也有很大差别。
维A酸类药物以外用为主,不良反应多为皮肤黏膜膜刺激反应,临床表现包括刺痛、灼烧感、瘙痒、干燥、脱屑、红斑等。通常情况下,用药剂量越大,出现不良反应的程度越严重。妊娠起初3个月的女性,以及急性亚急性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都严格禁用。
异维A酸除了有生殖毒性和致畸的特性外,还有影响骨骼发育的副作用,青春期前长期使用有可能引起骨骺线过早闭合、骨质增生、骨质疏松等,故不仅是育龄期女性患者应在治疗前1个月、治疗期间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内严格避孕,12岁以下儿童也尽量不用。
二、如何使用?
维A酸多半是乳膏形式,一般分为0.025%和0.1%两种浓度,两者效果上并无显著差别,但前者不良反应更少,因此常规使用0.025%的浓度已经足够。

异维A酸的外用药物相较于全反式维A酸在光敏性和刺激感上有所下降,抑制油脂分泌的同时,还能够去角质、缩毛孔、减轻炎症反应,防止粉刺产生,因此是一种非常全面的选手。不过,国内主打异维A酸的外用药物不多,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
三、其它差别
除了外用,异维A酸在国内有一种更为常见的形态,那就是口服剂型,是自1982年获批用于治疗痤疮以来,皮肤科医生治疗痤疮的“核弹级别”武器。40年过去了,它目前仍然是临床上最有效的药物,广泛用于难治、严重的痤疮。
理论上,异维A酸口服治疗痤疮的起始剂量为每天每公斤体重需 0.5mg,也就是说如果你是一个50公斤的女生,刚开始每天的服用剂量为25mg,直到2-4周后翻倍,并维持20周,后续根据情况增减药物及维持治疗时间。一般来说当累积剂量达120mg/kg时,病情就不易复发。但该负荷剂量主要基于欧美人群的治疗经验所制定,鉴于我国人群在遗传背景、环境等多方面因素上与欧美人群的异同,我国临床上口服异维A酸的起始剂量和总负荷剂量与欧美指南上出入较大。临床上对于中重度痤疮,口服异维A酸的剂量常为20mg-30mg/天,维持半年到1年左右,即可达到较好的效果。此外,口服异维A酸会出现明显的口唇、面部干燥,面部敏感等不适,严重者甚至发展为唇炎,因此临床治疗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副作用调整用药剂量及维持时间。
鉴于痤疮治疗的个体化差异,对于痤疮患者,无论是使用维A酸还是异维A酸,无论是口服治疗还是外用药物,都需要在专业医生的建议和指导下使用。
【参考文献】
[1]中国痤疮治疗指南专家组. 中国痤疮治疗指南(2014修订版)[J].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15, 044(001):52-57.
上一篇:用了维A酸,痘痘居然更严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