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的根,其别名有黄耆、木耆以及绵黄芪等。黄芪可以分为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
黄芪入药后具有止汗、托毒排脓生肌等功效。在临床上可以用于治疗气短心悸、乏力、虚脱、慢性肾炎、子宫脱垂、小儿支气管哮喘、慢性肾炎和病毒性心肌炎等疾病。
1.蒙古黄芪
蒙古黄芪的表面为灰黄色,栓皮不易脱落。质硬而韧,断面纤维性并显粉性。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气微,味微甜,有豆腥味。
2.膜荚黄芪
膜荚黄芪的表面为灰黄色、黄棕色,质地偏硬,较难折断。
黄芪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和敛疮生肌的功效。在临床上可以用于治疗气短心悸、乏力、盗汗、体虚浮肿、慢性肾炎、子宫脱垂、痈疽难溃、小儿支气管哮喘、慢性肾炎和病毒性心肌炎等。
1.补气升阳:黄芪可以壮阳补气,对内脏的脏器功能恢复有非常大的益处,可以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使脏器功能出现活跃。
2.利水消肿:黄芪可以利水消肿,对于肾炎水肿和阳气不足所致的虚性水肿有较好的疗效。
3.托毒排脓和敛疮生肌:黄芪可以排脓生肌、去腐,使内蓄脓毒通畅排出,有以利肉芽组织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