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针治疗属中医适宜技术之一,指将小型针具刺入皮内并固定、留置一段时间,利用其持续刺激作用来治疗疾病。
埋针又叫皮内针,埋针治疗由《灵枢·官针》篇所记载的“十二刺”中的“浮刺”发展而来,将小型针具刺入穴位皮内,并固定留置一段时间,一般留针一到两天,期间利用针刺微小且持续刺激,促进经络气血运行、激发人体正气从而达到祛除病邪的作用。埋针治疗常用的针具包括颗粒式、环式以及揿钉式三种,操作简单,刺入皮下后不产生明显刺痛,且不会影响肢体活动,常用于治疗慢性病以及某些需较长时间留针的疼痛性疾病,如胃痛、便秘、神经性头痛、踝腕关节扭伤、月经不调等,具体治疗方案需遵医嘱进行。若使用埋针治疗后,局部皮肤出现瘙痒、红肿、明显疼痛等,应立即取出,若症状未得到缓解,及时就医处理。
埋针治疗期间,可遵医嘱适当按压埋针处,加强刺激,但不可过量或造成过强的刺激,以免影响治疗效果。洗澡、泡脚时应避免用水直接冲洗或浸泡埋针治疗处,若胶布松脱,及时撕下。
上一篇:人工听小骨脱落或移位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