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骨骨质破坏是指肋骨骨质因病理组织取代而造成的骨组织缺失,或病理组织引起的破骨细胞生成,以及活动亢进。肋骨骨质破坏多见于骨髓炎、骨质疏松、结核病等。
1、骨髓炎
骨髓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骨质破坏伴或不伴继发骨质增生的炎症性疾病,其典型症状为发热和病变部位的红肿、压痛等。当骨髓炎引起肋骨骨质破坏时,首选治疗方式是足量、足疗程的抗生素治疗,必要时可采取手术治疗。
2、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因骨量丢失或降低、骨组织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造成患者以出现骨折的代谢性疾病,其症状以疼痛、易发生骨折、易驼背等为主。如果是因骨质疏松引起的肋骨骨质破坏,则可适当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病情严重的患者还可能需要服用双膦酸盐类药物或依降钙素等药物。
3、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病情较为轻微的患者可能只会出现干咳等症,但累及至骨和关节时,就会出现病变部位疼痛、活动受限、骨质破坏等。若是因结核病引起的肋骨骨质破坏,需要进行药物治疗,且用药需要遵循“早期、适量、联合、规律、全程”的原则。
肋骨骨质破坏除上述原因外,还可能与骨肉瘤、骨囊肿等因素有关,建议尽早进行X线、CT、核磁共振和血液检查,明确具体病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