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上起癣常称足癣,是指发生于足跖部、趾间皮肤的皮肤癣菌感染,有时可延及到足跟及足背,但仅发生于足背者称体癣。
足癣发病率高和足部解剖特点有关,包括足跖部汗腺丰富,出汗多,无皮脂腺,皮肤表面偏碱性,有利于真菌生长。不同类型的足癣通常采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
1.水疱型:在趾间及其屈面、脚底、手掌等处,发生小水疱,剧痒。水疱干燥后脱屑。
2.鳞屑角化型:手掌或脚底有成片的脱皮区,日久皮肤角化过度变粗变厚,皮纹增宽、增深。
3.浸渍糜烂型:趾缝皮肤水肿变白,重的四个趾缝全部累及,但常以第三、四趾缝为重。
1.水疱型:可直接搽30%冰醋酸或癣药水,每日2次。有破裂者,用癣药膏,需坚持治疗至皮肤损害完全消失后一段时间,以防复发。
2.鳞屑角化型:采用抗真菌作用和剥脱作用较强的酊剂如复方土槿皮酊或全量的苯甲酸、水杨酸、碘化钾、薄荷脑。
3.浸渍糜烂型:选用高锰酸钾溶液或用达里波液浸泡或湿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