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是用得最多的,每个月能挣多少钱,应该如何指出,花到哪里,具体的回报如何兑现等等。
另外,绩效管理可能也会考虑进来,比如说孩子的学习成绩,会看分数和目标值的差异,是否考试达到预期,要花钱培训是否值得。
这些都是绩效倒逼的。
绩效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将企业将要达成的战略目标层层分解,通过对员工的工作表现和工作业绩进行考核和分析,改善员工在组织工作中的行为,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和积极性,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各项目标的程序和方法。绩效管理是一个有计划、有准备、有指导、有沟通的循环过程,既重视结果,亦重视行为。
绩效管理体系,主要包含四个阶段:岗位分层分类,任务指标落实与下达,过程检查与监督,结果反馈与落实。四个环节缺一不可的绩效管理体系才能够真正有效运行与支持企业发展。
绩效计划制定是绩效管理的基础环节,不能制定合理的绩效计划就谈不上绩效管理;绩效辅导沟通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工作不到位,绩效管理将不能落到实处;绩效考核评价是绩效管理的核心环节,这个环节工作出现问题绩效管理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绩效结果应用是绩效管理取得成效的关键,如果对员工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存在问题,绩效管理不可能取得成效。
绩效管理强调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一致性,强调组织和个人同步成长,形成“多赢”局面;绩效管理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在绩效管理的各个环节中都需要管理者和员工的共同参与。
如何注重绩效管理工作,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1、绩效管理可以促进持续发展。绩效管理可以帮助组织实现其绩效的持续发展,激励员工工作更加投入,促使员工开发自身的潜能。同时,可以增强团队凝聚力,通过不断的工作沟通和交流,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可以构建开放的关系,给员工提供表达自己的工作愿望和期望的机会。
2、绩效管理可以提升质量管理。近年来,质量已经成为组织绩效的一个重要方面,质量管理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实际上,绩效管理过程可以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可以给管理者提供“管理”的技能和工具,使管理者能够将全面质量管理看作组织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绩效管理可以激发工作热情。组织者的使命和愿景,如果不能转化为日常的具体目标,就很容易变为贴在墙上、挂在嘴上、写在纸上的条条框框,失去激励员工的价值。组织者进行绩效管理就像灯塔一样指导着员工的发展方向,让员工因目标而行动,因目标而自信!组织者通过绩效管理,使员工认识到,自己的日常工作与组织的远大目标休戚相关,使员工感觉到自己的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激发员工的成就感和使命感!这种感觉转化为实际行动后,他们往往会更自觉主动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