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央行的货币政策具体包括: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以及央行贷款。
1、利率:(以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为例)今年2月、4月、7月分别上调0.25%
2、存款准备金率:今年1月、5月、6月分别上调0.5%,12月则下调0.5%。
3、公开市场操作和央行贷款的具体数据我没查到具体的汇总统计资料,不过根据现有资料显示,今年的M0和M2大致平稳增长,而M1稳中有降。
根据以上货币政策的数据可知,今年的货币政策主要是从紧的。这也符合中央定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目标。另外需要注意,今年12月初央行下调了存准率,这意味着明年会适度放松贷款供给。
不知道你需要侧重于哪方面的信息要求,以上答案可否?
行业景气从上下游向中游传导,行业轮动,中游崛起,利好股市。
(1)央行对经济企稳回升的信心有所增强,但对通胀预期上升并不十分担心,货币政策把防风险放在更重要位置,转向稳健中性甚至中性偏紧。央行强调了“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的双支柱政策框架,在新货币政策框架下启用货币市场“加息”,调节好货币闸门,限制投资投机性购房。货币政策转向中性偏紧的目的是防风险去杠杆,支持实体经济,实现“脱虚向实”。
(2)近期信贷和投资超预期,房市债市调控之后银行增加了对实体经济的贷款力度,地方政府换届完成后的投资冲动带来基建投资超预期,企业盈利改善带来前几年被推迟的设备资本开支大幅增长,外需改善和汇率贬值推动出口回升。考虑到一季度信贷和投资超预期,这一轮景气周期复苏有望持续到二季度,因此货币政策中性偏紧有望延续到2季度。
降准是降准,降息是降息分别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降准:降低存款准备金的简称,是央行通过政治手段调控国家经济的一种重要举措。具体是指央行通过降低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的百分比促使商业银行多向企业放贷,加大了货币的流通量促使国家经济发展;降息:降息分两种,一是降低存款利率,二是降低贷款利率,这两种有的时候会分别调整,有点时候整体调整。存款利率的下调会导致储户的资金缩水,就会影响到部分公民把钱用于消费或者其他的渠道。进而增进了货币流通,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下调贷款利率会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也会促进银行贷款业务的增加,盘活了货币的流通,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
1、2007年第一次加息
时间: 2007年3月18日
此次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为2007年第一次,引起了许多购房者的关注。这次央行将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2.52%提高到2.79%;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6.12%提高到6.39%。有部分购房者认为这次加息会使得开发商成本加大,从而导致开发商会将部分增加的成本转移到房产市场上来,引起房价上涨。
2、2007年第二次加息
时间: 2007年5月19日
这是近年来在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银行信贷增长过猛、流动性过剩问题依然突出的大背景下,央行本年度以来进行的第二次加息。央行将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提高到3.06%,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提高到6.57%。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进行相应调整。
3、2007年第三次加息
时间: 2007年7月21日
本次加息为央行在2007年内进行的第三次加息,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提高到3.33%;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提高到6.84%。其中活期存款利率是2002年2月以来的首次上调。
4、2007年第四次加息
时间: 2007年8月22日
为了合理调控货币信贷投放,稳定通货膨胀预期,央行对存款基准利率进行了第四次调整,将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提高到3.6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提高到7.02%。
5、2007年第五次加息
时间: 2007年9月15日
此次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为本年度第五次,其中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提高到3.87%;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提高到7.29%。此次央行加息是为了预防经济过热和警惕通货膨胀,抑制货币过快增长和控制流动性过剩,是解决内部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的主要货币手段之一。
1、2007年第一次上调
时间: 2007年1月15日
2007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对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进行了第一次上调,此次上调幅度不大,由现行的9%调高至9.5%。由此说明央行继续沿用不使用猛烈手段、但维持小步调整的策略。也有相关人士认为,这是为了巩固上一个年度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两次上调贷款利率的调控成果,以进一步控制银行流动性过剩。
2、2007年第二次上调
时间: 2007年2月25日
此次将存款准备金率上调至10%,是根据当前国际收支顺差矛盾仍较突出,贷款扩张压力较大所采取的相应措施,以便巩固宏观调控成效。从2006年以来,人民银行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大力回收银行体系多余流动性,取得一定成效。
3、2007年第三次上调
时间: 2007年4月16日
本次上调是央行应对流动性过剩局面采取的最新举措,将存款准备金率上调至10.5%,旨在控制由此造成的信贷扩张和投资反弹。综合运用多种工具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保持流动性水平基本适度,防止货币信贷过快增长,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4、2007年第四次上调
时间: 2007年5月15日
本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是央行今年第4次动用这一货币政策工具,也是自2006年以来第7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央行将存款准备金率上调至11%,是为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
5、2007年第五次上调
时间: 007年6月5日
这已经是央行在年内对存款准备金率进行的第五次上调,上调幅度为0.5%,由11%上调至11.5%。据了解,在以往动用存款准备金率一般被视为货币调控的一剂“猛药”。不过,从去年开始,面对银行体系不断增长的流动性,央行如此频繁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调控已渐成常态。
6、2007年第六次上调
时间: 2007年8月15日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主要作用是减少银行的可用资金,控制贷款增速,减少全社会的流动性。此次将存款准备金率上调至12%已经是央行在2007年进行的第六次调整。央行明确表示,如今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已属于“微调”政策。
7、2007年第七次上调
时间: 2007年9月25日
这已是今年以来央行连续7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上调至12.5%。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意味着央行将再次深度冻结银行约千亿元资金。
8、2007年第八次上调
时间: 2007年10月25日
对照近几次上调时间可以发现,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频率逐步在加快。此次央行将存款准备金率上调至13%。市场分析人士认为第八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可冻结银行体系资金超过1800亿元,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局面。
9、2007年第九次上调
时间: 2007年11月26日
本次为2007年央行对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进行的第九次调整。此次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幅度为0.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13%调高至13.5%。
注:自2007年12月25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将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由现行的13.5%调高至14.5%。该标准将创20余年历史新高。这将意味着2008年的调控手段和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本次的紧缩政策只是开始,未来加息、再次提升存款准备金率等紧缩手段仍将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