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今天(3月27日)上午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发布《中国标准化发展年度报告(2023年)》并介绍有关情况。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创新司司长肖寒介绍,2023年标准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在国家标准方面。2023年,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国家标准2902项,批准发布国家标准样品225项。截至2023年底,国家标准共44499项,国家标准样品共4164项。
二是在行业标准方面。2023年,备案行业标准4141项。截至2023年底,共批准设立75类行业标准,备案行业标准共80828项。
三是在地方标准方面。2023年,备案地方标准10751项。截至2023年底,备案地方标准共69709项。
四是在团体标准方面。2023年,社会团体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上公布23162项团体标准。截至2023年底,社会团体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上累计公布74240项团体标准。
五是在企业标准方面。2023年,企业通过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自我声明公开标准546160项,涵盖产品932124种。截至2023年底,共有472459家企业通过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自我声明公开标准3165625项,涵盖产品5271353种。
六是在标准化技术组织方面。2023年,新成立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3个。截至2023年底,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共1338个,包括550个技术委员会(TC),766个分技术委员会(SC)和22个标准化工作组(SWG)。
七是在标准化试点示范方面。2023年,各地开展国家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310个。截至2023年底,各地累计开展国家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8038个。
八是在对标达标专项方面。2023年,新增7055家企业参与对标达标专项,新增发布对标方案169个,新增发布对标结果12844个。截至2023年底,30个省(区、市)238个城市58559家企业参与对标达标专项,发布对标方案4120个,发布对标结果12.6万多个。
九是在标准实施方面。2023年,首次开展国家标准实施数据统计调查,通过对标准查阅量、下载量、销售量、引用量、企业实施量和检测应用量6项指标的综合分析,得出我国“强实施”国家标准共有5784项,占总量的13.1%;“中实施”国家标准共有35583项,占总量的80.6%;“弱实施”国家标准共有2772项,占总量的6.3%。“强实施”标准和“中实施”标准属有效实施标准,国家标准的有效实施率达93.7%。
十是在标准国际化方面。2023年,我国新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技术机构主席、副主席职务9个,新承担国际标准组织秘书处7个,新增国际标准组织注册专家1311名。提交ISO和IEC国际标准提案244项;批准发布国家标准外文版398项;向WTO通报强制性国家标准84项;新组建国际标准组织(ISO和IEC)国内技术对口单位8个。
为了促进产品质量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去年我们都有哪些举措和成效?
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司一级巡视员国焕新表示,标准作为重要的基础性制度,是支撑产品质量提升、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技术力量。2023年,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加强支撑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建设,在多个方面实现了长足的发展。
一是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加聚焦。围绕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重点,新增发布农业农村领域相关国家标准169项。围绕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重点,发布工业基础标准126项、高端装备制造标准41项、航空航天标准50项,增材制造、氢能等产业链标准38项。围绕电子商务、数据安全等重点领域,新增服务业类国家标准308项。
二是公共服务标准化更接地气。《大众竞速类滑冰运动水平等级评价规范》等12项冰雪运动国家标准支持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发展。下达适老化改造标准专项计划39项,研制养老服务相关标准7项,保障特殊群体利益。制定生活饮用水检验方法、中医临床等卫生健康相关标准50项,守护群众健康。
三是社会治理标准化更加精准。推进司法行政、卫生健康、医疗保障等领域157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建设。制定《电化学储能电站生产安全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等安全生产领域标准129项,发布船用救生设备、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等交通安全领域标准8项,有效支撑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隐患。
四是绿色发展标准化更加高效。11部门联合印发《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建立“双碳”标准体系建设施工图,服务国家“双碳”目标。发布《餐饮业反食品浪费管理通则》《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生鲜食用农产品》等国家标准,下达《限制快递过度包装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计划,加快制定限制茶叶过度包装标准修改单。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中国粮油学会等40余家食品、餐饮行业相关社会团体公布了《“领跑者”标准评价要求 餐饮业餐厨废弃物处理与利用设备》等60余项节粮减损和防止餐饮浪费的团体标准。
五是消费品领域标准实施水平稳步提升。在婴童用品、家用电器、化妆品等重点消费品领域制定国家标准241项,强化消费品质量安全。采用全球统一标识标准的商品新增1964万种,同比增长19.2%,累计覆盖消费品总量1.9亿多种,有效促进了我国消费品畅通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