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海安:金色收获与绿色希望(2024三夏看单产)
创始人
2024-06-05 08:12:21
0次
夏日的风拂过广袤的江海平原,江苏海安金黄色的麦田里泛起千重麦浪。“三夏”时节,海安市55万亩小麦陆续成熟,进入收获黄金期。伴随着轰鸣声,多台收割机驰骋田间,饱满的麦穗被卷入机仓,经过收割、脱粒、进仓,最后稳稳装进等在地头的农用车车厢。6月3日,记者来到江苏省海安市,了解产粮大县在“三夏”生产中如何抢农时,提效率,确保小麦颗粒归仓。海安市农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站长唐进告诉记者,今年麦收进程已到15%左右。小麦是夏收作物,收获前需随机选几个点,确定有效穗数,测算单产。为了获取单产的第一手数据和资料,技术人员组成测产小分队,下田测小麦单产。在墩头镇长垎村,参与测产的海安市农业农村局农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副站长周海幸告诉记者,本次测量的是海安长垎家庭农场小麦,品种是农麦88,亩产630公斤。取得如此喜人的成绩,长垎家庭农场的农场主崔世松笑呵呵地说:“我们流转了1400亩地发展家庭农场,农业农村局提供技术指导,测土配方施肥,稻麦两茬种植,其中种子、包衣、镇压、施肥、机耕机种等成本一亩地算下来在2300元左右(含800元土地流转租金),上年水稻和小麦产出了2100斤,效益不错,今年小麦长势喜人,有望超过去年。”里下河区域服务农业中心技术人员正在麦田里测算机收损失率里下河区域服务农业中心两个技术人员正蹲在田间数麦粒。海安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孙书云告诉记者, “海安农机手是有作业培训的,技术水平有所提升,但机器收割掉粒不能完全避免,在一平方米范围内,测算机收时候掉下来多少粒,有助于更好地统计夏收情况。” “我们有针对种粮大户稻麦技术指导的微信群,定期发布农作物防灾减灾技术要点、农事管理技巧及天气情况,尤其是在作物生长关键时间节点,发布注意事项,助力田间管理。”谈起对大户的扶持与帮助,海安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薛岩打开了话匣子。海安市农业农村局农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副站长肖军治告诉记者,作栽站“三夏”期间走访农户,发现今年水稻育秧秧苗出苗较为整齐,普遍长势较好,多数施肥和化控都很及时,但是也有部分大户田间水分管理不及时,使秧苗受损。 “水稻秧田管理要精细,不能图省事,有时候及时控水比化控更有效,只有根系得到充足氧气供给,水稻根系发育和盘根效果才会更好。” 肖军治及时在微信群向种粮大户讲解田间管理的技术。海安市的“三夏”,不仅仅是农忙的季节,更是收获与希望交织的时节。
来源:中国农村网
记者:韩晨雪、罗予若
编辑:蔡薇萍
监审:郭平稳、徐锋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