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于16世纪被开辟新航路的西班牙人带到欧洲,但原先是不作为食物的,并且受到各种各样毫无根据的污蔑。比如,圣经上没有记载土豆,它又常年“躲”在黑暗的地底,还会不知不觉间增加,因此很多地方称土豆为“魔鬼的苹果”;瑞士植物学家Bauhin声称土豆导致麻风病,理由是它长得像染有麻风的脏器;迈克尔·波伦在《植物的欲望》里说,“小麦是向上指,指向太阳和文明;土豆却是向下指,它是地府的,在地下看不见地长成它那些没有区别的褐色块茎,懒散地长出一些藤叶趴在地面上。”
直到今天,土豆的英文potato还有嘲讽之意:英语里宅男是“couch potato”,傻瓜是“potato head”;法语里懒蛋的血管里流着“potato blood”;中文里形容一个人比较丑是“你长得跟个土豆似的”……

但是,18世纪左右的欧洲人口增长、粮食短缺、战争增加,当时为了果腹,欧洲人还是吃起了土豆。最先种植土豆来预防粮食短缺的是荷兰人,他们发现土豆在1740年的超级寒冬里表现得很出色,就迅速推广开来。到了1794年,土豆已经是荷兰特色食品。
图源丨新浪微博 @指文图书
当时的德国人同样在1770年的饥荒后意识到了土豆的好处,身处乱世的农民还发现土豆不容易被士兵毁掉,即使后来饿急了的士兵也学会了从地里挖土豆吃。1778-1779年间的巴伐利亚继位战争就有个外号叫“土豆之战”(Kartoffelkrieg),因为士兵们都是靠在田里偷、抢农民的土豆过活的,土豆被挖光的时候,战争也就打完了……此外,一些著名画家还为土豆留下了旷世作品。1857年,米勒画出他的名作《晚祷》,而这幅画刚诞生时,米勒为它命名为《祈祷土豆丰收》。画作描述一对农民夫妇在远处教堂钟声响起时,放下手上的工作,虔诚的祈祷。
图源丨新浪微博 @柏林美苑
梵高油画《吃土豆的人》作于1885年,作品中描绘了农民一家人在有着昏暗灯光的房间里吃土豆的情景。该作尝试着描绘农民在家里所得到的片刻休息,他们的卑微,他们的自然,是梵高努力描绘“真正在画农民”的关键。该作充分地表现出大地上勤奋的劳动者们的力量。
图源丨新浪微博 @柏林美苑
那么,土豆后来为啥这么受欢迎了?这就要科普一下土豆“逆天”的生命力:土豆可以在盐碱地之外的所有类型土壤中生长,可以适应低至8℃高至30℃的日均温度,生产土豆所需的水只是小麦的一半。许多贫瘠且偏寒冷的多山地区种植土豆是很好的选择;而较温暖的亚热带地区,土豆可以在全年任何时候播种。此外,温带地区土豆的生长周期大约是4个月,从第二个月起新的块茎就开始形成,成熟之后仍然可以留在地里一段时间,因此不存在特别集中的农忙时节,不易出现“青黄不接”的场景。与小麦、玉米、水稻相比,土豆全粉储藏时间更长,在常温下可贮存15年以上,一些国家把土豆全粉列为战略储备粮。土豆同时拥有“不起眼”和“不好看”两大属性,常常被人认为是没有营养、只能填饱肚子的作物。那么,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土豆中含有丰富的淀粉质、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Bl、钾、胡萝卜素,此外还含有铁、钙、磷、抗坏血素和粗纤维等成分,热量高但不含脂肪,能满足人体全部营养需要的95%,而且易被人体消化吸收,被营养学家称为“十全十美”的最佳食物,在欧美享有“第二面包”的称号。
图源丨新华网
中医认为,土豆性平味甘,具有和胃调中、益气健脾、强身益肾、消炎、活血消肿等功效,可辅助治疗消化不良、习惯性便秘、神疲乏力、慢性胃痛、关节疼痛、皮肤湿疹等症。
此外,土豆高钾低钠,每100克土豆含钾高达300毫克以上,具有防治高血压和心脏病的功效,适合高血压人群食用。有研究证明,每天坚持吃1个中等大小的土豆(约130克),可使脑卒的发病率降低40%。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专家介绍,全球目前约有5000个马铃薯品种,颜色、大小、口味和营养特性不尽相同,是仅次于稻米和小麦的全球消费量第三大粮食作物。全球共有159个国家种植马铃薯,种植面积达1780万公顷,世界每年马铃薯产量为3.74亿吨。马铃薯的多样性对全球粮食安全和营养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马铃薯发展不断专业化。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收入的提高、膳食的多样化要求,马铃薯加工食品相对于鲜薯,更受到市场的青睐。加工后的马铃薯经济价值更高,在满足便利食品行业需求的同时,能带来更多的利润。具有耐旱、耐寒和耐贫瘠优良品质的马铃薯,能够在较为恶劣的自然条件下能实现稳产、高产,缓解粮食资源压力,对发展中国家的粮食安全至关重要。近年来,中国马铃薯播种面积稳定在7000万亩,产量将近9600万吨,占全世界四分之一左右,稳居世界第一。
图源丨新华网
《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4—2033)》指出,展望期内,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增加,预计2033年为9235万亩(616万公顷),年均增长1.0%。随着各地深入实施马铃薯种业振兴计划,尤其是加快普及脱毒种薯应用,中国马铃薯单产将呈提高态势,预计2033年为1255千克/亩(18832千克/公顷),比基期增长5.9%。在种植面积增加和单产水平提高的共同作用下,马铃薯产量将持续增加,预计2033年为11594万吨,年均增长1.6%。从长期来看,马铃薯消费量总体增加,2033年为11664万吨,年均增长1.3%。
所以
大家不要小瞧了土豆
在首个国际马铃薯日
让我们吃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