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最早养蚕和制造丝绸的国家,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蚕桑丝织不仅是中国的伟大发明,还通过丝绸之路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位于四川西南部、地处金沙江、雅砻江、安宁河交汇区域。这里“冬无冻害、夏无酷热”,适宜的温度、光照、雨量等自然条件十分利于种桑养蚕。在盐边县,蚕桑既是当地历史底蕴厚重的传统产业,也是老百姓的主要经济来源,更是当下推动三产融合发展的新产业。

作为中国蚕学会认定的“中国果桑之乡”,盐边县产出的桑葚品质优良,获得了国家地理标识产品认证,也是四川省62个地理标志中药材之一。

在盐边县,养蚕是一件幸福指数很高的事情。因为农户们在一亩桑园上能有三份收入,“小作物”创造了大产值。从种桑、养蚕,到果汁、果酒加工,再到桑园采摘乡村游,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如今,盐边人用智慧和汗水让当地蚕桑产业不断迭代升级,产业链不断延伸,当地从事蚕桑相关行业的人数超过7万人,年产值约28亿元。

古老桑蚕产业如何焕发新生?盐边人怎么能让桑园熠熠生辉?2024年5月30日,让我们一起走进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看“中国果桑之乡”的产业蝶变。

地处雅砻江流域的四川攀枝花市盐边县被誉为“中国果桑之乡”,栽桑养蚕的历史已有五百多年。过去,由于鲜桑果难保存,桑树利用率一直不高。如今,通过新技术引进,创新产业发展模式,百年桑业产业链不断延伸,焕发新生。
盐边桑葚已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桑葚已成为攀枝花市农村产业发展的新板块。
上一篇:共享共生“皴染”农业新质生产力
下一篇:企业转让股票要交企业所得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