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务院公布的首部节约用水行政法规
《节约用水条例》5月1日起正式施行
国家厉行节水
而农业用水占用水总量的60%以上
近几年
我国一直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那么
农业生产用水现状如何?
高效节水灌溉
能带来哪些直接效益?

针对这些问题
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
高标准农田处三级调研员胡恩磊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节水处处长、
正高级农艺师吴勇
我国水资源短缺形势严峻
农业节水迫在眉睫
吴勇表示,我国水资源存在“总量不足”和“分配不均”的问题。举例来看,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耕地亩均的水资源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我国属于季风气候,降雨量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而冬、春两季比较少,特别是春天。老百姓有一句话叫做“春雨贵如油”,春天正是夏粮春灌的时候,需要大量用水,春播也需要水,这个时候恰恰降水比较少,这是一个矛盾。另外,从空间上来看,我国南北分布不均。比如,北方大概占19%的水,但北方的耕地占60%多,这是水土的严重错位。
如果从区域性看,比如我国最典型的西北地区干旱加缺水,西北的黄土高原基本上就是以雨养旱作为主,这个地方基本上是“十年九旱”,粮食产量低而不稳。新疆、甘肃的绿洲灌区,这些地方灌溉水量不足。华北地区有一个号称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超采漏斗,华北地下水位基本上在50年的时间下降了大概有50到100米,现在好多地方都是抽的深层地下水。这两年,我国采取了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的项目,包括高标准农田建设,也建了好多的喷灌、滴灌节水项目。这两年,地下水下降的趋势得到了遏制。而南方存在季节性干旱的问题,2022年,南方长江流域特大高温干旱,这是从1961年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我们以前认为南方的水田是最有灌溉保障的,但恰恰是我们认为最没问题的地方出现了问题。这是给我们一种信号、一种警醒,气候变化带来水的变化,引起干旱的变化。所以,水的问题非常重要,如果管不好水、用不好水,可能就会动摇农业的生产根基,全面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必须要解决水的问题。
高效节水灌溉
能带来哪些直接效益?
细读条例,它对用水的全过程进行了细致的划分并有明确规定,内容涵盖用水规划、定额制定、计量和供水等各个方面。同时,条例从工业、农业、生活等多个方面提出了综合性的节水措施。而通过节水方案更好地促进粮食增收,对我国非常重要。在建设高标准农田中,实现高效节水农业灌溉就是很重要的一点。据了解,到2023年底,我国已经建成高标准农田大概超过了10亿亩,相当于占全国耕地面积的53%左右,占永久基本农田的比例达到了66%左右。这10亿亩里面70%集中在13个粮食主产区,还是以突出粮食产能提升为主。
胡恩磊介绍,实现高效节水农业灌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观看完整视频
农业现代化建设是
国家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内容
而提高农业生产节水灌溉水平
又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
当务之急
各地应严格落实
《节约用水条例》
加大农业节水投入力度
创新节水技术和设备
为农业节水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