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末茶”:源于魏晋,兴起于唐,鼎盛于宋
一提到“抹茶”,似乎总会和日本联系到一起,至今,很多人甚至会觉得“世界抹茶在日本”。但其实,抹茶的起源地在中国,且已有至少1700多年的历史。
在我国古代,抹茶名为“末茶”,“末”是“粉末”“碎末”的意思,这和古代抹茶的制作方式有极大的关联。
唐朝开始,人们将新鲜绿茶蒸青,做成茶饼,食用时将茶饼打磨成细粉,再利用热水冲开茶粉,同时用茶匙把茶汤打出泡沫,也就是“末茶”。宋朝还由此形成了“斗茶”文化。

到了明朝,炒青工艺取代了原本复杂的蒸青工艺,逐渐形成了六大茶类。加之种种社会因素,明朝之后,人们开始流行冲泡饮茶,也就是茶叶泡汤弃渣。末茶食用习惯逐渐消亡。
抹茶的传播与回归
唐宋时期,伴随着中日交流,唐朝的茶文化、宋代的“点茶法”纷纷传入日本,并被当地人加以学习、本土化,演化成了“日本茶道”。抹茶也在日本大行其道,并渐渐从“末茶”变成抹茶(matcha)。
20世纪末,中国从日本引进碾茶的生产技术,抹茶文化及抹茶重新回流我国。
让世界认识到“中国抹茶”
你钟爱抹茶口味制品,但你可能不知道,其实现在市面上吃到的各种抹茶食品,其原材料不少都来自我国的贵州。

贵州省铜仁市有现在世界上最大的单体抹茶精制车间,生产的“欧标抹茶”,更是远销美国、德国、加拿大、新加坡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全球抹茶需求年增长率达到10%,而且这个数字还在增长,然而日本的抹茶产能已经接近饱和,面对日益增大的供应缺口,贵州抹茶找到了让全球认识“中国抹茶”的机会。

贵州“欧标抹茶”茶园。图片来源:贵茶
调查数据显示,目前贵州抹茶已经占到中国抹茶总产量的1/4,产销量全国第一、全球第二。当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抹茶生产国和抹茶产品消费第一大国。被众多人喜爱的抹茶,在故土大放异彩。

相
关
推
荐


一生补钙的人类,可能忽略了最简单的方式

手冲咖啡阿姨一夜爆火!十倍速出圈竟只因这俩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