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巴疼可能与外伤、痤疮、口腔溃疡、带状疱疹以及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等因素有关,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处理。
1、外伤:若颌面部因摔倒、撞击等出现损伤,引起下颌骨骨折,可表现有下巴处肿胀、疼痛,常有瘀斑伴明显压痛,严重者可出现咀嚼困难或牙龈出血、牙龈碎裂等。需及时就医进行复位,同时恢复正常咬合。
2、痤疮:若下巴处出现质硬的红色或暗色的肿块或丘疹,隆起于皮肤表面或位于皮下,压之疼痛,可能为痤疮,其内可含白色脓液。此时应避免挤压,同时做好面部清洁,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若炎症持续未消退,应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等进行治疗,以免留下疤痕。
3、口腔溃疡:若下巴明显疼痛,同时于对应的口腔内黏膜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溃疡面,则可能与口腔溃疡有关。溃疡面多凹陷,中心为白色或黄色,周围稍充血红肿。此时应适当补充水分、多进食蔬菜水果,遵医嘱使用氯己定含漱液、西瓜霜、醋酸地塞米松黏附片等。
4、带状疱疹:若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累及下巴,发病前下巴等处皮肤可出现疼痛、麻木或灼烧感,后于不适处出现成簇、呈带状排列的红色水疱,疱壁紧张发亮,液体澄清,外周饶有红晕。需及时就医,通过口服阿昔洛韦片、腺苷钴胺或加巴喷丁胶囊等药物,或配合外用红霉素软膏等,一般2~4周内可以好转。
5、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可能与咬合紊乱、咀嚼肌功能紊乱、外伤或关节退行性变化等因素有关,可表现有下巴酸胀、疼痛,开闭口或咀嚼时听见“咔咔”弹响声等。若症状反复出现,需就医处理,如通过热敷、理疗,使用布洛芬、阿司匹林、阿米替林等药物,或关节镜手术等进行治疗。
下巴疼痛可能的原因多样,若无法明确具体病因,疼痛持续,或伴瘀斑、水疱、明显肿胀等,及时就医处理,避免延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