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上的穴位有很多,包括涌泉、太溪、公孙、太冲、昆仑、至阴等。脚上的穴位所对应走行的经络包括六条,自内侧向外侧依次为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以及足太阳膀胱经。
按揉足部的穴位可起到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全身各处所出现的不适的作用,但需由专业人员操作。
1、涌泉
属足少阴肾经,位于足底第2、3趾蹼缘和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凹陷中点处,常用于治疗昏厥、中暑、头晕等。
2、太溪
属足少阴肾经,位于足内侧,在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可滋补肾阴,常用于治疗耳聋、腰痛、月经不调等、遗精等。
3、公孙
属足太阴脾经,位于足内侧缘,在第1跖骨基底的前下方的赤白肉际处,常用于治疗胃痛、腹痛、失眠、心烦等。
4、太冲
属足厥阴肝经,位于足背侧,在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处,常用于治疗头痛、头晕、月经不调、胁肋胀痛、痫证等。
5、昆仑
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足外侧,在外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常用于治疗项痛、腰骶痛、足踝肿痛等。
6、至阴
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足小趾外侧趾甲角旁0.1寸,常用于治疗胎位不正、滞产、偏头痛等。
足部穴位分布于六条经络,这六条经络从足走行至胸部或从头走行至足部,贯穿全身。按揉足部的穴位往往能起到促进血液循环,疏通人体新陈代谢功能不平衡,改善全身各处所出现的不适症状。但足部穴位的操作与使用具有一定的风险,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