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记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色素型,另一种为血管型。
色素型胎记包括太田痣、蒙古斑、色素痣等。血管型胎记包括草莓状血管瘤、鲜红斑痣等。
1、太田痣
太田痣皮损为褐青色斑片,面积大小不一,小的直径为1-2cm,大的可达7-8cm,境界不清。各患者色泽深浅不一,有的色深,有的色浅。

2、蒙古斑
蒙古斑在胎儿生下来即可发现,皮损为手掌大小或更大的浅青蓝褐色色素斑片,不高出皮肤表面,也无多毛,只是一种色素斑。数年后可被吸收、消退,边缘渐渐移行为正常肤色。

3、色素痣
色素痣表现为直径<6mm的斑疹、丘疹、结节,疣状或乳头状,多为圆形,界限清楚,边缘规则,色泽均匀,有些损害处可有一根至数根短而粗的黑毛。由于痣细胞的色素含量不同,可呈棕色、褐色、蓝黑色、黑色或正常肤色淡黄色、暗红色等。

4、草莓状血管瘤
草莓状血管瘤表现为圆顶形或有小叶的柔软小瘤,米粒到草莓大或更大,呈鲜红色或暗红色,边界清楚柔软而可压缩。

5、鲜红斑痣
鲜红斑痣属于毛细血管畸形,好发于颈部。为极不规则的鲜艳红色色斑,境界不清,其上可见毛细血管扩张,中心部位鲜艳红色深一些。边缘部分鲜艳红色浅一些,压之可以消退,松压后又出现,婴儿哭闹时颜色会加深一些。

有些胎记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消退,无须特殊处理,发生在掌跖、腰围、腋窝、腹股沟、肩部等易受摩擦部位的胎记应密切观察,特别是一些边缘不规则、颜色不均匀、直径≥1.5cm的损害更应该注意。一旦发现皮疹扩大、部分高起或破溃出血时应及时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