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TP)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系统性的性传播疾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和血液传播。
梅毒螺旋体表面的黏多糖酶可能与其致病性有关。人体的皮肤、主动脉、眼睛、胎盘、脐带等组织富含黏多糖,故梅毒螺旋体对这些组织有高度亲和力,可以吸附到这些组织上,黏多糖酶分解组织内的黏多糖,可造成血管塌陷、局部供血受阻,继而出现血管炎症、组织坏死、溃疡等病变。
梅毒手上皮疹多为梅毒疹,是二期梅毒的特征表现,可表现为红色或红褐色丘疹、斑丘疹、斑块等,与普通皮肤病类似,通常不会发痒或仅有轻微瘙痒,有的皮肤黏膜上出现脓疱、溃疡,皮疹通常在 2~3 个月自行消退。

梅毒不能自愈,患者和性伴侣都需要接受严格的检查和治疗。目前,青霉素类为治疗梅毒的首选药物,可用于各期的梅毒患者,应遵循及早、足量、规范的治疗原则。早期梅毒可治愈,晚期梅毒虽然可以进行抗梅毒治疗,但无法逆转已经造成的身体损害。定期检查、随访,是监测和保证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