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毒虫包括蚊虫、螨虫、蠓、臭虫、跳蚤和蜂,叮咬部位皮损常红肿热痛痒,有时会有水疱。
毒虫叮咬起水疱原因主要是毒虫通过吸吮人体血液,同时将其体内的毒汁或唾液注入人体而引起皮肤局部或全身的变态反应而致病,速发型反应常与组胺、5-羟色胺、蚁酸或激肽相关,而迟发型反应则是机体针对蛋白类变应原的免疫应答反应。
毒虫叮咬多发生于夏秋季节,且好发于面、颈、躯干、四肢等暴露部位,皮损表现为少数散在水肿性红斑、风团样丘疹、瘀点或瘀斑,有时表面有水疱、大疱,皮损中央可见叮咬的痕迹,自觉刺痛、灼痛、奇痒。

毒虫咬了起水疱时治疗可吸取疱液,留疱皮,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霜,内服抗组胺药物止痒即可;皮损泛发、瘙痒严重者,可短期小剂量口服糖皮质激素。如局部继发感染,应及时给予抗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