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翅虫皮炎是毒隐翅虫落在皮肤上叮咬皮肤,或虫体被拍打、压碎其汁液接触裸露的皮肤,虫体内强酸性的毒液引起接触部位皮肤急性炎症反应。
隐翅虫皮炎最常出现的部位是面部、颈部、胸背部、四肢等皮肤裸露的部位,主要表现是皮肤出现红斑、水疱、脓疱、糜烂等,伴有瘙痒和烧灼样疼痛。
隐翅虫毒液接触皮肤2~4小时后,皮肤上出现点状、线状、片状红斑,伴有局部的水肿,开始时发痒,逐渐出现烧灼样疼痛感。大约12小时到2天后,红肿的皮肤及其周围出现丘疹、水疱、脓疱,有的脓疱融合成片,如果搔抓会引起糜烂。水疱的颜色可能是透明的薄疱,随着病情发展可能会变成脓疱,或者黑色坏死。大概1~2周后,皮肤损伤变得干燥,结痂后脱落,可能会残留暂时性的色素沉着或浅表的疤痕。毒液侵害的皮肤范围较大或者对毒液的反应较剧烈时,可能出现发热、头晕、头痛、恶心、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

隐翅虫皮炎的治疗以外用药涂敷为主,如1%薄荷炉甘石洗剂或糖皮质激素霜剂涂擦患处,红肿比较明显或者有糜烂面时,可以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1%~2%明矾溶液进行冷湿敷等。局部感染的患者可以外用抗生素软膏,外用药物配合口服抗组胺药物治疗,可以更好地促进糜烂愈合。病情严重的患者,可短期规范地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