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疮是带状疱疹的一种民间叫法,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病。根据成簇水疱,沿神经分布,排列成带状,单侧性及有明显的神经痛等特点,可以诊断带状疱疹。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具有嗜神经和嗜皮肤的特性,病毒经呼吸道黏膜侵入人体,通过血行传播可以发生水痘或者隐性感染。此后病毒会潜伏在神经根,当机体的免疫力下降的时候,潜伏的病毒会再次活动、生长、繁殖,侵犯神经发生神经痛,同时病毒会沿着神经纤维传播到皮肤,产生皮肤疱疹。
带状疱疹在出现前驱症状的1~5天后,在一定的神经分布区域出现皮疹。皮疹初起为一个小红斑点,继而红斑点形成小红丘疹,迅速变成水疱,疱液清亮,周围有红晕。数群疱疹呈带状沿某一支神经走行分布,一般不超过正中线。3天左右,水疱内水液可浑浊化脓或呈血性,水疱壁较薄,破溃或不破溃。至5~10天,疱疹干燥结痂,痂皮脱落后,遗留暂时性淡红色斑迹或色素沉着,若无继发感染,色素沉着或斑迹逐渐消失,愈后不留瘢痕。若继发感染,严重者可出现血疱、糜烂,形成溃疡,愈后则可能留下瘢痕。患者常自觉疼痛。

带状疱疹的治疗主要是进行抗病毒治疗和止痛。抗病毒治疗的药物最常见的是阿昔洛韦,它有效且便宜,主要是外用,涂于水疱及溃破处。对于轻中度疼痛,考虑用对乙酰氨基酚、非甾体抗炎药或曲马多。而中重度疼痛多使用阿片类药物或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