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生疣状痣也称表皮痣,是一种由表皮细胞过度生长引起的皮肤良性病变,本病常在出生时或幼儿期出现,但部分患者在10~20岁才发病,典型症状是淡黄色或棕黑色疣状丘疹。
基因突变和遗传是胎生疣状痣的主要病因。也就是说,胎生疣状痣可能是自身基因发生了突变而形成的。也可能是父母有这样的痣,并遗传给了下一代。
1.局限型胎生疣状痣
局限型胎生疣状痣皮损常呈线状、束状、带状或斑片状分布。头部皮损常表现为斑片状,而四肢皮损常沿肢体分布。躯干的皮损则呈横行排列,常常只有一条,像线一样,称之为线状痣。如果皮损只位于身体一侧,可称为单侧痣。

2.泛发型胎生疣状痣
泛发型胎生疣状痣皮损广泛分布于全身,呈涡纹状(漩涡的形状)或弧线形条纹,严重者可伴发鱼鳞病,表现为豪猪竖起尖刺的样子,称之为豪猪状(高起)鱼鳞病。

3.炎症性线形胎生疣状痣
常在单侧发病,皮损多见于下肢,患者常觉瘙痒。皮损发红,表面可因为反复搔抓而出现脱屑和结痂。

胎生疣状痣现在主要采取的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激光治疗和冷冻治疗等。常用药物有维A酸类药物、5-氟尿嘧啶、糖皮质激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