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皮下垂,医学上称眼睑下垂,在正常情况下,睁眼平视时上睑缘遮盖角膜上缘≤2 mm;在排除额肌作用下,遮盖>2 mm即可诊断为上睑下垂。临床上可以分为先天性眼睑下垂和后天性眼睑下垂。后天性上睑下垂包括:机械性、腱膜性、肌源性及神经源性。先天性眼睑下垂主要以手术为主;对于一些病因明确的上睑下垂,以原发病治疗为主,通过药物控制,无效时再进行手术。
先天性上睑下垂以手术治疗为主。如果遮盖瞳孔,特别是小儿患者,为避免弱视,应尽早手术,一般于 3岁左右进行。后天性上睑下垂应判断是否为重症肌无力、神经系统或眼部及全身病引起的上睑下垂,需先进行原发病治疗和药物控制,无效时再考虑手术。。重症肌无力引起的上睑下垂,根据病情可合并口服新斯的明或吡啶斯的明。神经麻痹所致的上睑下垂可合并口服维生素B1、肌苷;肌注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营养神经的药物,亦可根据身体情况合并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眼睑下垂主要手术方式为改善提上睑肌力量和额肌力量的矫正手术。利用上睑提肌行上睑下垂矫正术是最符人体生理结构的一种术式,常包括上睑提肌前徙、上睑提肌折叠、上睑提肌缩短3种手术方式。但对于重度上睑下垂,上睑提肌功能极差或消失,选择上睑提肌手术会出现矫正不足的情况。利用额肌相关手术是对上睑提肌功能较差患者的有效治疗补充。通常适用于上睑提肌肌力较差,或由于外伤、手术等原因,上睑提肌结构破坏时可利用该手术方法。常见的手术方式有额肌瓣、额肌筋膜瓣、利用自体或异体材料悬吊的额肌动力来源矫正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