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疱疮俗称“黄水疮”,为一种最常见的化脓球菌浅表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病。其特征为发生丘疹、水疱或脓疱,易破溃而结成脓痂。系接触传染,蔓延迅速,可在儿童中流行。
脓疱疮分大疱性和非大疱性两型,前者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后者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或二者混合感染引起。
1、大疱性脓疱疮
初起为散在的水疱,在1~2天后水疱迅速增大到指头大或更大,水疱内容初呈黄色而清澈。经1天后,疱液浑浊,脓汁沉积于疱底部,呈半月形的积脓现象,成为本型脓疱疮的特征之一。疱壁薄而松弛,破后露出糜烂面,干燥后形成黄色脓痂。有时痂下脓液向周围溢出,在四周发生新的水疱,排列成环状或链环状,称为环状脓疱疮。此型好发于面部、四肢等露出部位,自觉瘙痒,一般无全身症状。

2、非大疱性脓疱疮
亦称接触传染性脓疱疮,在红斑的基础上发生壁薄的水疱,迅速转变为脓疱,周围有明显的红晕。脓疱破后,其渗液干燥结成蜜黄色厚痂,痂不断向四周扩张,与邻近皮损可互相融合。自觉痒,常因搔抓而不断将细菌接种到其他部位,发生新的皮疹。陈旧的结痂一般经6~10天自然脱落而愈,不留瘢痕。重症患者常并发淋巴结炎、发热及其他全身症状。此型多好发于颜面、口周、鼻孔周围、耳廓以及四肢露出部位。

对皮损广泛,伴有发热或淋巴结炎,或体弱的婴幼儿应给予药敏试验敏感性高的抗生素。对水疱或脓疮,用消毒针穿破,以无菌棉球吸取疱液,尽量避免疱液溢到正常皮肤上,选用1%甲紫溶液,0.5%新霉素溶液,硫磺炉甘石洗剂等外擦。
上一篇:小腿烂了是什么病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