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性皮肤病常见于过敏性皮肤病或感染性皮肤病,如湿疹、荨麻疹、水痘等。
对于湿疹、荨麻疹、水痘等疾病类型,其具体表现症状不同。
湿疹:皮损多形性,常表现为红斑基础上的针头至粟粒大小丘疹、丘疱疹,严重时可出现小水疱,通常融合成片,境界不清楚,皮损周边丘疱疹逐渐稀疏,常因为搔抓形成点状糜烂面,有明显浆液性渗出。自觉瘙痒剧烈,搔抓、热水洗烫会加重皮损。
荨麻疹:常突然自觉皮肤瘙痒,很快就在瘙痒部位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风团,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可孤立存在或扩大融合成片,皮肤表面凹凸不平,呈橘皮样外观,有时风团表现为苍白色。数分钟至数小时内水肿减轻,风团变为红斑并逐渐消退,不留痕迹,皮损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但新风团可不断复发。
水痘: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首先发生在躯干,逐渐波及头面部及四肢,呈向心性分布。初起为红色针头大小的斑疹,然后迅速变成丘疹,数小时后变成绿豆大小圆形或椭圆形水疱,疱液清晰,疱壁薄而易破,瘙痒。过2-3天干燥结痂,痂脱而愈,没有瘢痕,皮疹相继分批出现,可同时见到各阶段皮损。
对于不同的疾病类型,其发病原因不同,具体如下:
湿疹:湿疹的形成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均有关,内部因素如慢性感染病灶、内分泌和代谢障碍、血液循环障碍等,外部因素如食物、吸入物、生活环境、动物皮毛、化学物质等的刺激。内外因素相互作用,造成皮肤损害,引起湿疹样改变。
荨麻疹:是由于微生物感染、食物、药物、皮肤接触物刺激等各种原因导致机体的炎症细胞活化,释放具有炎症活性的化学介质,引起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以及腺体分泌增加等,从而产生皮肤过敏现象。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致。其病毒存在于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疱液以及血液中,可经飞沫或直接接触疱液而传染,造成皮肤损害。
在治疗方面,湿疹、荨麻疹、水痘主要采用系统药物治疗和外用药物治疗。
湿疹:系统药物治疗可用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以及糖皮质激素等,外用药物治疗可选择糖皮质激素霜剂、硼酸洗液等。
荨麻疹:系统药物治疗包括维生素C、钙剂、抗组胺药等,外用药物治疗可选用止痒液、炉甘石洗剂等。
水痘:系统治疗可应用抗病毒药物,瘙痒明显者可应用抗组胺药,如盐酸西替利嗪等。局部治疗可用炉甘石洗剂,水疱破者可使用甲紫溶液。
上一篇:颗粒状丘疹图片 颗粒状丘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