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翅虫皮炎是皮肤接触隐翅虫体内毒液后所致的接触性皮炎,主要表现为皮肤出现红斑、水疱,可继发糜烂,伴烧灼样疼痛。
隐翅虫停留在皮肤表面,被拍打或压碎时,虫体内强酸性毒液释放到皮肤上,引发急性炎症反应,白细胞与炎症介质激活,造成组织损伤。
隐翅虫皮炎于夏秋季节雨后闷热天气易发病,多累及面颈、四肢等暴露部位。接触毒液数小时到2天后,局部出现条状、片状水肿性红斑,其上有密集实质性丘疹、内含液体的腔隙性水疱,一般呈透明薄疱,继发感染可形成脓疱。搔抓或破溃后表皮缺损,形成红色湿润创面即糜烂,可有结痂及表皮坏死,若发生于眼睑或外阴则明显肿胀。伴有痒痛和灼热感。

预防隐翅虫皮炎应在夜间关好纱窗和蚊帐,当虫子落到皮肤上时小心吹赶,不要拍打或挤压。发现接触虫体或毒液后,用清水冲洗,再用高锰酸钾溶液、碳酸氢钠溶液或聚维酮碘溶液湿敷,有红斑损害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或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乳膏等。
上一篇:背花疮病人图片
下一篇:丘疹和湿疹的区别图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