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皮疹即日光性皮炎的别称,是因强烈日光照射后,暴晒处皮肤发生的强烈光毒性反应,皮损主要表现为红斑、水疱、灼痛、脱屑等。
日光性皮炎患者的易晒伤皮肤接受了超过耐受量的紫外线照射后,细胞中蛋白质和核酸吸收大量的紫外线,产生一系列复杂的光生物化学反应,造成表皮细胞坏死,释放多种活性介质,引起真皮血管扩张及通透性增加,产生水肿、红斑,黑素合成加快等表现。
日光性皮炎多见于春夏季,妇女、儿童及浅肤色人群易发病。一般日晒后6小时左右,暴露部位出现弥漫性鲜红色红斑,边界清楚,在12~24小时内红斑数量面积等达到峰值,后红斑渐淡变暗,通常于3~7日内消退,伴有脱屑,并遗留色素沉着。皮损较重时可出现水肿、水疱,可破溃结痂。局部可自觉灼痛。皮损泛发时可有不适、寒战和发热等全身症状。

日光性皮炎治疗以早期局部外用药物为主,以消炎、安抚、止痛为原则。一般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氢化可的松乳膏等,严重者可用3%硼酸溶液湿敷。有全身症状者可口服马来酸氯苯那美片、维生素C、布洛芬缓释胶囊等。患者应避免暴晒,在暴露部位外用物理性或化学性遮光剂,如5%二氧化钛霜、二苯甲酮等,并逐渐外出锻炼,提高对日光的耐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