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蜈蚣咬后的皮肤可形成风团样皮疹或水疱,皮损中央可见一对细孔,是蜈蚣腭牙叮咬留下的痕迹。
蜈蚣的腭牙位于第一对脚尖端,呈锐利的钩状,钩端有毒腺口,能排出毒汁。蜈蚣咬伤人体皮肤后,毒腺分泌出大量毒液,顺腭牙注入被咬者皮下而致中毒。
被蜈蚣咬伤后,由口器造成的机械性刺伤对皮肤的损伤并不严重,一般仅留下对应细孔。但部分带毒的蜈蚣通过腭牙注入皮肤中的毒液,会引发局部皮肤过敏反应,导致局部红肿、疼痛。围绕叮咬处出现红色风团样斑丘疹,中央可有硬结,表面可出现水疱或脓疱,或伴有瘙痒及疼痛。


蜈蚣性畏日光,通常昼伏夜出,喜欢在阴暗、温暖、空气流通的地方生活。白天多潜伏在砖石缝隙,夜间出来活动,因此蜈蚣叮咬多发生于夜间。预防蜈蚣叮咬应注意避开接触潮湿阴暗的墙角、石缝等位置,夜间室外活动应穿着长袖衣裤做好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