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是真皮浅层及表皮的慢性、瘙痒性炎症,据病程和症状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湿疹,临床上急性期皮损以丘疱疹为主,有渗出倾向,亚急性期表现红肿、渗出减轻,慢性期以苔藓样变为主,易反复发作。
湿疹常由内、外因素相互作用导致,内部因素有慢性感染病灶如胆囊炎、内分泌代谢障碍如糖尿病、血液循环障碍等,可能与发病相关,外因如食物、化学制品、环境等可诱发或加重湿疹。
1、急性湿疹
急性湿疹初起为红斑基础上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或水疱,常融合成片,破溃后出现点状糜烂面、有浆液性渗出。

2、亚急性湿疹
亚急性湿疹表现是红肿及渗出减轻,但仍有少量暗红色多形性皮损,可有少许鳞屑及轻度炎性浸润。

3、慢性湿疹
慢性湿疹患处浸润性暗红斑上有丘疹、抓痕,局部皮肤肥厚、表面粗糙,呈不同程度苔藓样变,有色素沉着或减退。

湿疹治疗应根据皮损分期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急性期渗出较少时选择糖皮质激素霜剂,渗液多者冷敷3%硼酸溶液、0.1%依沙吖啶溶液消毒抗炎,亚急性期可用糖皮质激素乳剂、糊剂,慢性期建议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或硬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