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被虫子咬了,最常见的是虫咬皮炎,是人体被昆虫叮咬后产生的过敏反应,常表现为叮咬处皮肤出现皮损,并伴随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感。
皮肤被虫子叮咬多发生于夏秋季节,常见于婴幼儿和儿童,皮损常成批出现,但多在7-10天左右就可自然消退。
虫咬皮炎的基本损害表现为纺锤形鲜红色风团样损害,被叮咬处常会出现红肿、红斑、水疱。皮损的长轴多与皮纹平行,中央常有小水疱,或出现伪足。皮损常成批出现,数目不定,多群集或条纹状分布,一般很少融合。但由于皮肤被虫子叮咬后会出现疼痛、瘙痒,常会因频繁抓挠造成皮肤破损,而出现继发感染。此外,当皮疹消退后,会遗留有短暂性色素沉着或瘢痕。

皮肤被虫子叮咬后可使用薄荷炉甘石洗剂或糖皮质激素软膏局部涂抹,缓解瘙痒感。如果是反应比较严重的患者,可使用氯雷他定片等抗组胺药物改善。此外,要避免用手频繁抓挠,减少继发感染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