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疹又称多形性日光疹,是一种病因不明、获得性、急性间歇性发病的光敏性皮肤病,好发于春季和夏初。
日光疹皮损好发于光暴露部位,不同个体呈多形性表现。致病光谱个体差异较大,UVB及UVA甚至可见光都可引发此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日晒后,发生成群瘙痒性皮损,潜伏期为2小时到5天。皮损在不暴露在日光下几天后,可自行消退。损害最常发于面颈部,特别是面颊、鼻梁、前额、颈侧、颈后和颈前的“V”形区、手背及上肢伸侧。皮损临近处同样暴露的皮肤区域常完全正常不受累,故多呈小片状而不融合。皮疹表现可有丘疱疹型、丘疹型、痒疹型、红斑水肿型、混合型等。

日光疹可通过加强患者对该病的认识,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加强避光防光措施。可以进行预防性光疗,又称“硬化治疗”,即在发病季节前让皮肤适当地逐步增加照光量以提高耐受力。硬化治疗是目前控制中、重度多形性日光疹最为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