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疖子是一种化脓性毛囊及毛囊深部周围组织的感染性皮肤疾病。
火疖子的发生与皮肤清洁不当、皮肤脂溢性物质分泌增多、机体激素水平升高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最常见的是葡萄球菌感染。
火疖子在初期,在汗毛孔部位可出现小脓疱,即刻可迅速发展成黄豆、蚕豆大小的紫红色、坚实性结节,且疼痛较为明显。三到五天后,结节中央会逐渐变软,出现波动,在破溃,排出粘稠性的脓液后,会逐渐自愈。

在火疖子形成初期,可局部热敷,同时使用75%的酒精消毒,促进火疖子局限性。当火疖子形成时,可使用10%鱼石脂软膏外敷。当火疖子化脓时,并出现波动感时,就可进行切开排脓,同时使用复方新霉素软膏外涂抹,以预防感染。但如果是发生在外耳道、鼻、外唇部的火疖子,就不可切开。